本片是匈牙利年轻导演巴林特·茨姆勒的剧情长片首作,聚焦十岁男孩帕尔科从德国转学至匈牙利后,因自由散漫的作风与严苛校规格格不入,被贴上“问题儿童”的标签。体育老师的暴力体罚加剧了他的自我封闭,直至新来的文学教师尤西以同理心打破隔阂,与他共同挑战僵化的教育体制,展开一场关于创伤治愈与人性觉醒的无声抗争。师承超现实主义大师伊尔蒂科·茵叶蒂的巴林特·茨姆勒,以细腻冷冽的镜头语言剖开教育系统的暴力内核。影片入围第77届洛迦诺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影片,女主获得最佳女演员。
钢琴曲是背景,是氛围,是间奏,是上下课铃声,是孩子的梦魇。窗前的飞虫是害虫,是杂音,是无处遁逃的脆弱生命。影片从一组空镜长镜头开始,一扇窗户从高空坠落砸碎了静谧,校园看似平静,但已然不同。对不合理规则的强调不是教育,是随意用权力将天性弯折成他人意志的形状,但生命本是“生长于野地/不受约束的自然之花”。帕尔科爬上树顶的镜头看到了卡尔维诺与特吕弗的影子,但影片比《四百击》更进一步,同时将镜头对准了老师... (展开)
18 有用JoyceChiang 看过 2025-06-16 09:54:34 上海
窗户和我们人一样,只换一扇玻璃是修不好的,要一排全都换掉才行。 看似在讲教育,其实也讲了体制、社会阶级的矛盾,更讲了文学带给人的批判思考和反抗精神。 画面很美,共情女教师了,很希望能有爽文反转,但现实可能就是这样。就像西班牙反抗罗马,反抗会有结果和改变吗?也许有也许没有,但不反抗就没有一点希望。
Copyright © 三四影院 www.dm34.com 2025-2026 All Rights Reserved